
程淑芬投資長的感性與溫柔,幾乎讓人忘記她是足以影響金融政策、在金控圈中喊水會結凍的指標人物。她提醒我們當琢磨如何從現實中追求名利地位最大化,精明計算個人得失的時候,利他才是投報率最高的利己。

曾經是網頁設計師施懷恵,警覺到在自身難保的職場,唯有具備第二專長的π型人,或能為公司帶進收益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持續競存,於是她轉變角色成為業務,後來更憑藉業務能力,將「剪報紙」手活兒變成事業。

如果妳擁有令人稱羨的成就與收入,但生活其它面向卻逐漸失去平衡時,妳會怎麼辦?張玲玲曾經是大型金控副總經理,也曾擔任證券公司董事長,在事業的高峰卻選擇重新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她是如何放下一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