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孟芝 用夢想調整自己與世界的距離/ SheAspire王浩翔
▲照片來源:粉專
人生從來都不容易。馬拉松如是,夢想亦如是。
二 O 一四年的芝加哥馬拉松,江孟芝穿著輕便的運動服飾,以及她的幸運跑鞋,沿著街道一路向前邁進,儘管清晨氣溫只有九度,但成片蔚藍的天空漸漸髹上濃淡不一的金黃,日光輕點著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也照進江孟芝的內心。
過去的一切不斷後退:異鄉的寂寞、對自己的懷疑、沉重的百萬學貸、中風臥病在床的父親,以及困擾自己許久的憂鬱症,都成了背後遠去的風景,毅力與堅持的里程數不停增加,而下一個人生的限度江孟芝便這麼跨了過去......
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研究所,江孟芝作品《陌語莫語》(A Strangers to Words)不僅榮獲德國紅點視覺傳達設計大獎、美國 IDA 國際設 計獎、Google Chrome 創新實驗網站與英國流明獎等多項肯定,更於世界各地巡迴展演。
此外,江孟芝在美工作期間,Nike、M·A·C 彩妝、資生堂以及風靡全球的線上遊戲《英雄聯盟》都是她的客戶,而且她還於 29 歲,就當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研究所講師,成就非凡、表現亮眼。
然而,每一個人生的限度都是如此不容易。
▲勇敢追隨夢想,勇闖紐約的設計師江孟芝/照片來源:粉專
用畫筆勾勒夢想的輪廓
面對漫漫長路,江孟芝不時調整著呼吸與步伐,穿越一道又一道的關卡,一如她在人生中所面臨的諸多難題與困境。這也令她回想起自己的家人,以及她的家鄉屏東─ ─ 這段旅程的起始,同時也是她朝夢想跨出的起點。
江孟芝的父母在她小時候便已離異,家中經濟都靠母親一肩扛起。再加上兄姊與自己年齡差距甚大,因此她的童年常常是自己回家、自己吃飯、自己打理功課,而陪伴她的就只有狗和書。
儘管物質條件並不富裕,但江孟芝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例如閱讀與 繪畫。「小時候畫畫,有時候一畫就是三小時過去。就算下課了,我還會坐著繼續畫,或是帶回家把它完成,不像其他小朋友只是交個作業。」而且「我也很喜 歡看書,比方說紙雕、字體的書、漫畫書,或是畫家的畫冊,不管國外或國內的、 水彩還是國畫的,我都愛看。」
上了小學後,江孟芝當了多年的「學藝股長」,而她的作品總是令人驚豔。「學校要做一些海報跟卡片,我都很認真去做。我還記得我做過 3D 的紙雕卡片,那時候雕了很久,雕出了巴黎鐵塔那樣的建築,一打開就很豪華、很立體的那種。」 這樣的興趣一直推動著江孟芝,讓她朝自己的熱情邁進。
因此,高中時江孟芝決定要考美術班,並向家人稟明自己的想法。然而家人卻覺得「藝術養不活自己,未來會找不到工作」,希望她能選擇升學成績較好的學校,選一條未來有較好發展的路。但江孟芝則認為「哪怕未來窮,熱情所在,我選擇的,甘之如飴。這輩子想做這件事情,就會為我的人生負責」,於是,經過多次溝通,最後母親才讓她去考屏中美術班。
進入美術班,江孟芝覺得「學習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儘管自己非科班出身,但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每天都很努力地追趕,「整整三年的高中生活,沒有一天不畫畫」,「只要我睜開眼睛,就想要創作。」正因為江孟芝持續不輟的堅持,她以一幅全開重磅的法國水彩紙作為畢業畫作,內容描繪超現實的童年回憶。該圖不但展現她對繪畫的熱情,並感動了評審,從而拿下了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高中組西畫類第二名。
▲江孟芝親手將紐約地鐵重新設計改造,充滿著濃濃台灣味/照片來源:粉專
現實的重量與夢想的高度
為了能離夢想更近一點。江孟芝高中畢業後進入師大設計系就讀,畢業後還申請獎學金到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留學,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但每一步也走得相當艱辛。
大學時,江孟芝不僅要追趕自己與同儕在設計基礎上的差距,還得為了生活上的經濟來源而半工半讀。「我沒在學校,就是在家教。」江孟芝說:「同學很多從國高中就已經學了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繪圖軟體,我則是到大學才開始接觸電腦,所以得花時間自學、趕上他們」,而且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獨立自主,開始接家教,「我大學時瘋狂家教,那時候就不想拿家裡的錢,想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
課業壓力與經濟壓力彷彿兩大鉛塊,綁在江孟芝身上,讓她感到疲憊與現實沉甸甸的重量。此外,學校還得「為了比賽而設計」,讓她覺得愈來愈不快樂:「高中是快樂的,但是大學就很不快樂。因為大學是學設計,設計和畫畫不一樣。老 師會出一個作業,或是有個假想的客戶,你要幫他做廣告,那些東西不是我想要畫的或想要創作的,而是要迎合別人、取悅客戶,甚至是符合評審眼光而做。」
生活變得愈來愈迷惘,「為什麼我要選擇這個產業?我開始感到迷惑」,而且「家教還曾經遇到變態,他當場叫我畫他裸體的樣子,讓我感到很不舒服」,再加上身邊有許多冷言冷語出現,不時說美術或設計是沒有未來的產業,讓江孟芝對於未來感到困惑、對於人生感到不快樂,「所以我就開始有一些憂鬱的傾向。」
這樣憂鬱的情緒,也延伸到她出國就讀研究所時期。
儘管江孟芝申請到獎學金出國留學,但國外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完全沒有認識的人,一個人默默生活著」,有時候一鍋粥,還得吃上一個星期。此外,在她就讀碩二時期,家裡還傳來父親中風的消息,這也讓她對家裡多了一份牽掛與不捨,並希望自己能儘快負擔家中的經濟與龐大的醫療費用。
於是,江孟芝的憂鬱情況更為嚴重,她「害怕睡覺的恐懼,每每在夜裡發酵,無助的眼神在無眠的夜裡滿是傷痕。我躺在床上緊閉雙眼,默默練習吸氣、吐氣, 但越是調整呼吸,思緒越是混亂,看著指針從午夜十二點走到了凌晨五點,卻絲毫沒有睡意......」
現實的重量如此沉重,常常壓得江孟芝喘不過氣來:「我覺得自己一直生活在泥沼裡,從小到大我一直沒有什麼資源可以補習、為了生活接自己不喜歡的家教,同時還得揹負百萬學貸,以及負擔家中的經濟問題。」然而,面對現實的一 切,江孟芝只能不斷調整自己與世界的距離,「你就是要讓自己脫離那個高度, 到達一個更高的境界才不會被影響」,而對夢想的堅持,一直是默默支撐她遠離生活泥沼的力量。
「我很喜歡一句話:『即便我們生活陷入泥沼,仍然可以優雅地仰望星空。』」 畢竟,「鬥志是被激發出來的,那是一個人認真活著最好的證據。」
▲新書《不認輸的骨氣》發表會中,認真為每一本書簽名留言的江孟芝/照片來源:粉專
活出自己、跑出快樂
在國外留學的日子裡,江孟芝看到了不同以往的世界,「台灣設計很好可是觀念很落後,我們仍然停留在美工、強調技巧的階段」,國外的設計則相當多元, 「喜歡插畫的人,作品就會融入插畫的元素;或是喜歡嬉哈的人,作品就會帶有嬉哈的風格」,「他們會研究怎麼說一個好的故事」同時包括對人文情感,以及真實自我的表達。
「在亞洲社會文化中,我們習慣隱藏自己,做主流的議題、取好聽的筆名, 試圖把自己的存在壓到看不見的部分」,但是「美國人想要幹嘛就幹嘛,他們都穿得很奇裝異服。到了美國,我覺得自己可以脫離亞洲的價值觀,終於不用再做 一個很女性化的角色,或是一個乖乖牌的好學生,而是真的可以做我自己。」
江孟芝在創作裡,逐漸找回當時追尋夢想時的純粹與快樂。
「我的作品《陌語莫語》就是這樣的一個展現」,作品不但可以作為江孟芝對真實自我的探尋,同時也是她生活在西方社會中,體會到語言文化如何對自己 造成衝擊的反思:「語言不該是一種權力的分配,應該是關心他人、表達自己, 以及思想的互相交流,這才是語言真正存在的價值。」
人生不也如是?一個人的價值又該如何被看見、如何被理解?
「我一直不斷問我是誰?為什麼我要來這邊?為什麼我要創作這樣的作品?我在這裡得到了自我認同感的建立。我開始知道我為什麼而做,從而也知道了我不喜歡的是什麼,以及我喜歡的是什麼。」 過去的迷惑漸漸有了答案,而現實的重擔也因自己在國外找到工作,逐漸還完貸款之後慢慢減輕,而且還能有餘裕一同負擔家裡的開銷。最後,江孟芝為了不再依賴藥物控制、徹底揮別憂鬱症,嘗試了馬拉松運動,從六百公尺、一千公尺、半馬到全馬,一圈一圈跑出自己的快樂、一次一次跑出自己的人生里程碑,「2013 年 10 月 20 日的舊金山女子馬拉松,是為了中風的父親而跑;2014 年 4 月 14 日的華盛頓特區女子馬拉松,是選清百萬學貸的紀念;而 2014 年 10 月 12 日的芝加哥馬拉松則是為了家人而跑。」
「假使你一直看著底下的東西,就會錯失天空美麗的星星。雖然我過去曾陷在泥沼裡,但我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天空的星星。這有點像是換個心態,也因為能換個心態思考,才一直支撐我到現在。」而人生「就像天空,偶爾會有幾片雲或 是雨。但他們只是短暫的天氣,如果你能把自己提高到一個層次,像是平流層,就不會在乎下面一直下雨,或是烏雲密佈。」
江孟芝就這麼用夢想調整了自己與世界的距離,使前方拓展了不少寬廣的視野,也讓生活多了許多選擇。
【相關連結】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engchihc/
著作:《不認輸的骨氣》皇冠出版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江孟芝:勇敢追隨自己的熱情
范莊怡 指尖下的生命故事繪本
百意造型小荳的造型人生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有些聲音會帶給人放鬆與寧靜,有些聲音則會帶給人煩躁與不安,這些經驗都反應出聲音能夠對身體產生影響。Ismar許恆慈,平時從事貿易業務工作,這幾年來更潛心學習聲音療癒,期望透過聲音帶給人們幸福。
輾轉成為諮商心理師的蘇絢慧,因著自身的經歷,投入了悲傷失落輔導與療癒之道,蘇絢慧更走出了諮商室,透過演講與文字,引導無數為關係迷惘、失落的人們重新認識、接納自己,找回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