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凱文 景框裡.景框外.這些心事/ SheAspire張艾筆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隨著光陰愈趨圓滿,並能保有思想與生活上的自由,而那自由是建立在不壓迫他者;從事影像製作以及文化生產工作,是我與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或許在專注的與人們相互聆聽和分享彼此故事之時,我們都能打破那個被侷限的自己,找到身而為人最樸實簡單的那一面。
影像製作與文化生產工作者 蕭凱文
依稀記得初見凱文的時候就被她爽朗的聲音吸引著,那時的彼此雖不熟悉卻依然比鄰而坐,當時的我們向對方莞爾一笑的招呼,她那清澈的眼神始終令人印在心頭;爾後,藉由工作的緣分讓我們有了更多相談的機會,也才能擁有這回採訪凱文的機會。
無框影像,莫忘初衷
如果不說,不會有人發現凱文的真實年齡已經將近四十,因為她有一張稚嫩的臉龐和總是充滿活力的音量。常言道:「四十而不惑。」意指的是當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便能通達一切事理,沒有疑惑。那凱文呢?又或者是正在讀凱文故事的你,是否真的就如同孔老夫子所說得一樣呢!?或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要達到不惑的境界並非如此容易,畢竟若要通達一切事理,還不知得親身經歷多少人生事,才能在這些事情裡領悟人生的道理和世間的事理呢,何不如就一起藉著凱文的故事來想想過去的自己、當下的現在和未來可能的自己,為的不是模仿誰、欣羨誰,而是在這些真實的分享裡,找到屬於自己對自己未來的美好想像,回頭來在當下盡一切的努力實踐它。
如今可以投身在影像製作以及文化生產領域裡的凱文,不是因為她一開始就有相關的學經歷,也不是因為她對此有熟門熟路的背景,更不是因為她天生領悟力高於常人,其實每個人都能在一個新的領域裡快速進入狀況,只要我們願意把握著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並在這事情裡開啟無限的想像力,且在實際的行為上有所嘗試、勇敢學習。凱文說:「投入影像製作以及文化生產工作,與組織、企業管理的概念息息相關,一開始能對這些工作快速上手,都是因為過去曾累積不同領域的實戰經驗。」年華之時的凱文,曾在兒童醫院裡的知名速食店陪伴許多安寧、癌症的病童,也曾在科技工廠裡擔任過生產線的技術員、保險業務,甚至在路邊擺攤賣衣服,這些工作看似不一,卻因為都不脫管理這門學問,因此也才能讓凱文在第一回接拍政府的影像工作和承辦2011年原住民新聞及紀錄片人才培訓計畫的她,能夠順利統籌完成一切。
▲策辦主持原住民新聞及紀錄片人才培訓計畫的蕭凱文
會開始接拍影像製作案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要走這行,只是被朋友找去幫忙,凱文說。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她,也沒想到第一次接拍影像製作工作就遇見這麼大的震撼教育!如何說呢?原來當時這個拍攝案的完成期已經迫在眉睫,然而當下有太多的資源還沒到位,包含演員、場景、執行裡的細節⋯等等,在時間的極度壓迫下,必然沒有任何可以再去思考的時間,只能憑著本能做,就像凱文說的,其實人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如果還有時間可以思考,就會想的特別多,也因此反而會裹足不前!她說:「當時的情況就是以一種求生本能的方式來面對所有危機。」從直接在拍攝的場景勘查時找演員、準備道具、盤算經費到協調全部的細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夠完成任務的凱文是因為她把自己的狀態回到了小孩,將自己身邊所遇見的、經歷的都變成寶藏,她說:「這一回,整個世界就是拍片場,整個世界也都是資源,這個第一次就奠定了我的工作哲學。」
當進行這個政府拍攝案的同時,當時的凱文也正如火如荼的準備原住民新聞及紀錄片人才培訓的課程,聊到執行這個培訓經歷的凱文,透露著有些沈重卻又敬佩的眼神,她說:「接手這個課程以後,我完全顛覆自己對於影像製作這件事情的某一些想像。」專注分享的她接著又說:「這些來上課的原住民學員們,來的目的不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是想將族裡的聲音、故事用影像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背負沈重使命來上課的學員們,其實才是真正這個課程的老師。」因為這份經驗也讓爾後獨立接案的凱文往往不計代價的去為相對弱勢的族群發聲,然而這樣的生存方式讓她沒有辦法像很多商業影像工作者一樣有豐厚的收入,但卻讓她不斷的有更多緣分滋潤心靈與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曾經統籌社會更生人系列影片的凱文說:「其實弱勢不是定義在資源上,有時弱勢的定義來自於人們的心。」就像凱文分享的,只要身而為人我們都有屬於相對無助的地方,也因此每個人都值得被認真的關注,然而影像或文化生產的工具都僅僅是一種媒介,是一種可以重新與這個世界、或是對應人之間互動重要的工具,有如我們另一雙眼睛。
▲景框裡.景框外的蕭凱文
簡單相信是一種卓越人生
影像,與人類的接觸很直接,好似呱呱墜地的孩子天生就被賦予的一種能力;然而,除了身而為人的天賦以外,在工作時代來臨之後,我們開啟了另一種影像能力。凱文告訴我們,透過投身的角色與工作之中,她打破原有對生命、生活的既定模式,重新開啟了一種詮釋世界的方式,她說,在大工業的影像生產跟文化生產製程中,身為小人物的我們都無從改變的大體制,不管是結構、體制還是政治面整個環境似乎都像著了魔似的在一種框架裡重蹈覆轍,不管公家單位、企業,還是民間,大家總是打著復甦經濟的名號來做很多了無新意、片面的作品,就比如一支宣導臺灣的觀光影片,大多總是在所謂著名的景點裡找一些臨時演員搭配著寶島的景色,卻從未真正想要用心將地方的特色分享給予更多人們。其實就像凱文分享的,倘若每個人都願意在自己的崗位上試著回到人和環境最初的角度出發,是不是即使在大工業體制下,只要是還活著我們都能透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裡,重新啟蒙自己,重新介入社會!?
影像製作跟文化生產工作能否改變世界?其實凱文和我們都沒有定論,每個人能做的僅僅只是問自己「做事的本質和初衷是什麼而已。」就像曾經因為不知道人生要什麼,而離開原來工作、生活的凱文,她花了兩年的時間讓自己重新沈澱、反省和釐清,問問自己「我的生命想要什麼」,透過一回又一回面對自己的過程,而重新找到心的方向、新的去路。
常常在一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大部份的人總是忘記自己只是個人,總是隨著時代的走向努力在不同的環境裡扮演很多種角色,然後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去證明自己、得到一些安心的感覺,卻忘了問問自己的靈魂想要什麼,也忘記生命其實可以很單純。
▲凱文正進行著拍攝工作
有一個國中女兒的凱文,曾經經歷家庭重大變故、離婚,和一些想也沒想過的人生境遇,像是成為影像跟文化生產工作者,像是回到學校、成為一個研究生。如今正在讀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的她告訴我們,每每回頭看那些過往,就好像老天爺安排好希望我去經歷的,然後在人生不同狀態時,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呈現和應對的方式。就像會念藝術的她,其實在早早年紀時就很喜歡寫日記、讀詩集,總在可以先停停理性生活的夜晚裡,用感性的方式擁抱自己白天的那些無法抒發的心情,凱文說:「其實我們都在不同的位置、階段去學著在現有的環境裡面對自己,不管是反省還是關懷,或許只是路徑不太一樣,只要當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是堅定不疑的,就可以踏實的活著。」
想想,凱文就是因為心中擁有良善美好這份價值,也才能讓她在與世界展望會一起到中國為弱勢孩童拍攝影片時能夠重新看待人與人之間被框限的界線,她說:「在工作的時候,我真切的體會生命各種面貌,也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幸運。」身而為人的我們都會軟弱,也總會抱怨遇到的人事物多麼令自己不爽、不開心,但卻忘了從事物背面的故事去發現只屬於自己可以得到的禮物,就像太陽花學運之時,人們總以被害者、加害者的思考去界定彼此之間的關係,卻忘記在被發生的每件事情裡,存在的信念應來自於每個人的心中。人們,能真正做的事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斷用愛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法則,凱文說:「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雖然我們都在衝撞的過程裡看到一些憤恨不平的事情,可是總有一個愛的力量。」
因為投入了影像跟文化生產的工作,因為總有好奇心,因為總願意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裡去實踐平衡、自在的生活,所以才造就了今日的凱文。凱文和我們都一樣,生命裡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還有未來可以期待,成為文化生產獨立工作者的她說:「這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只是在這個過程裡被填滿。」目前一邊獨立接案、一邊唸研究所的她,其實依然遇到很多困難,不管是工作的挑戰、與人之間的情感,還是養家糊口的經濟,都是她必須要克服、面對的,即使會擔心,但她從不害怕,因為就像她說的,我們都在做不同的事情、經歷不同的生命過程,但是她總相信每個人選擇總有心中想要懷抱的那份信念,而在路上相遇的彼此,就是最好的陪伴伴侶。
也期盼著,下一回你我相遇陪伴的那些故事。
【請問蕭凱文】
請點選此連結前往提問,凱文將回覆頭5位留言發問讀者喔!(2015.05.10截止)
【One For One-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最新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音:蕭凱文-在每一階段的身份、職業當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虹汝Mia 按下快門,重新遇見愛
世茂出版總監簡玉珊 和書相遇的人生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目前台灣已有26萬多人失智,平均每88人就有1人失智。台灣失智人口正以每天平均增加38.1人的速度成長。失智症照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照顧者在照顧失智者之餘,要先學會照顧自己。
簡玉珊,本島老字號世茂出版社總監,對這個宛如鄰家女孩的出版社總監來說,讀書、閱書實為平常,最令人為之一嘆的是她對書本總有無限度的想像力,她說:「在一本書之外的故事,遠比那本書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