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Lu Zhang 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SheAspire編輯部
張璐Lu Zhang,硅谷Fusion Fund創投公司創辦人,一個一夕之間引起全世界關注的年輕女性。(硅谷,台灣習慣稱為矽谷)
2017年,張璐在一月與四月,先後榮獲了美國與亞洲《Forbes》「30 Under 30」的創投榜類傑出青年,更評選為引領創投榜單的榮譽主題人物。
入選《Forbes》「30 Under 30」,意味著被認定為未來將改變世界規則的最拔尖青年,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NBA球星史蒂芬柯瑞都曾入選,而張璐,是第一個當選創投領域的華人,而且還是非常罕見的女性。不久前,張璐也榮登「The T&C 50」,全美最有影響力的前50名現代女性。
初聽張璐說話,一分鐘超過250個字的語速,確實讓人感受到張璐的高張力與敏捷,然而,事實上整個訪談過程中,張璐始終不會讓人感到盛氣凌人,反倒非常細膩體貼,快速中可以感受到她想在有限時間,給予我們最多訊息,而且我們很快發現,張璐表達非常清晰易懂,善用譬喻又條理分明,每說到英文時,便立刻翻譯給我們聽,關心我們是否能夠理解。
鋒馳路張
現年27歲的張璐,2010年她來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隨即展開了一連串令人驚豔的旅程。
研究所期間,她一邊讀書、擔任院長助教,一邊以專為第二型糖尿病早期檢測儀器研究項目創業,在史丹佛大學資源環境支持下,創辦了Acetone.Inc,2012年以一千萬美元將公司售出,不久便受邀加入創投公司Fenox Venture Capital。或許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的緣故,張璐的時間總是容不住絲毫空隙,在Fenox兩年期間,張璐除了管理投資項目、進行個人早期投資,亦同時在KLA-Tencor研發新技術與拓展市場,並擔任多家創業加速器顧問。2015年初,她創辦了自己的創投公司-NewGen Capital(即Fusion Fund前身),當時年僅25歲的張璐,迅速成為硅谷最耀眼的年輕新銳投資人,「張璐」這個名字,成了硅谷創投圈裡,經常被提起的名字,一個令許多人好奇與渴慕的非凡女子。
不過她的傑出與獨特,並非從硅谷開始,早在她就讀天津大學時,就已綻放光芒。查詢中國網站資料,「學霸」與張璐是連結在一起的標籤,成績必然優異,張璐主修材料科學與工程,輔修財務管理,以雙學位畢業,還是當年唯一拿史丹佛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全額獎學金的中國留學生;且在校期間,張璐就進入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獨立研究,取得個人技術專利,還擔任大學職業導航協會主席,2009年獲選天津大學十大傑出青年第一名,才學與品格出眾,深獲大家肯定。
☞THE 30 UNDER 30: VENTURE CAPITAL榜單與張璐專訪影片
做事有方法,但沒有捷徑
張璐的聰穎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縱使聰穎的人,不見得都能擁有像張璐一樣的成就,更難得是在幾年間成就這一切。
「當然我確實在時間管理和做事效率上,可能有自己一套方法」,「但是我一直相信做事情是沒有捷徑的,你完成一個事情需要多少工作時間,需要多少的精力,有些東西你是沒有辦法bypass、略過的。硅谷充滿了又聰明、又努力的人,你能做的就是要更加努力,更加抓住機會,努力把它做成,舉個例子來講,一個一週只有工作40個小時,一個一週工作100個小時,同樣經過了兩年,但是他們在工作或一件項目上面,花的時間是完全不一樣,很多事情是公平的。」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為了追求我的事業,或者我想做的事情,我確實會努力的把自己各種資源、時間、精力都投進去,基本上沒有什麼個人的時間,我沒有社交生活,睡覺睡得也不多,這是可能別人看不到的犧牲。」
張璐認為這樣的日子選擇並沒有好壞或高低之分,「對一些人來講,更快樂的事情是要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是如果真正想在某些地方取得一些成績的話,沒有一個平衡而言,不可能工作、生活平衡的同時,你可以什麼都獲得,就是要犧牲一些東西來獲得你想做到的一些事情。人們覺得我好像發展得很快,我只是在有限的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更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讓每段時間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該投入的基本的時間,還是要有的。」
謀定後動,逢山開路
我們詢問張璐為何會選擇眼前這條道路?她表示不論是創辦Acetone或Fusion Fund都不是她「早知道」的計劃,創業是因為有史丹佛的支持與資源,加上自己有好技術,匯聚各種機緣而成,而創投公司亦是經過半年的評估才決定,「加入別人的基金(Fenox Venture Capital),其實給了我自己一段時間去觀察這個行業是否有很大的機會,是不是我有熱情,同時是我擅長的?我覺得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不夠,一定要自己喜歡並且擅長。」
「人的本性都需要正向的積極反饋,我喜歡並擅長的事情,會給我很多積極的反饋,那我就會更加喜歡它,並且更加擅長它,所以我在別的基金工作這幾年,一來讓我看到它是有很大的機會,二來我很有熱情,我本身是技術背景,自己做過公司,聊到技術就非常的有熱情、活力,我非常希望可以參與下一輪新技術的成長過程,通過資本驅動它的發展,所以這決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旦做出決定,我不會在過程中做過多的question(懷疑),我希望把它做到還不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張璐表示要把一家創投公司從零開始,發展到成為一個頂尖投資機構,至少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投入,而且目前硅谷頂尖的基金,還沒有一個是中國人建立,她渴望這項挑戰,決心長期奮鬥,從未曾抱持投機或做短線的念頭。
Yes Day & No Day
人們都希望日子過得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但終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張璐光環背後,肯定遭遇了無數次不為人知的挫折、挑戰,不過談起大挫折,張璐並沒有特別分享哪個事件,但也非常實在地說出許多創業者的心聲:「你會發現每天都是挫折,每天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可能有一天叫Yes Day,有一天叫No Day,一般一個星期有一天Yes就不錯囉!這就是創業的常態。」
「總會有些波折才會讓你有點好的結果,這也是修煉自己心態的一個過程,能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事情如何自我反饋、承受壓力...,這不是看到一個道理,就能馬上領悟,大家道理都很懂,但是你不經歷這個過程,可能真的無法很平淡的去看待每天遇到的很多挑戰。」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才能漸漸覺察每個刺激和反應之間的緩衝空間,進而有意識的選擇如何反應,並從反應方式中得到成長與自由。
張璐提到自身性格上有一些特質,有助於幫助她穿越每日的上沖下洗,提升前進的速度,她說:「我比較能堅持、韌性也比較強,再加上我可能也比較有鬥志,遇到很多挑戰或者問題的時候,我是一個solution person(解決問題的人),我第一反應就是要找解決方式,而不是推諉卸責,或去blame someone(責怪他人),我覺得可能是這樣態度幫助我在做事的過程中,可以更快地往前推進。」
加速穿越挫折
同樣面對挫折,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諸如積極面對、多慮煩憂、失控自閉、瑟縮畏懼等等,放眼望去,擁有一番成就事業的人,不論她遭遇挫折當下的第一反應為何,多半能快調整情緒反應與思考焦點,張璐認為敏捷調適心態的能力不易學習或複製,甚至有先天性格的限制,但也提供了一些方向線索與我們參考。
「我覺得有些時候人的心態,一來取決於胸懷,妳眼界裡想的是十年、十五年,還是兩年、三年?如果是一個長遠的眼光,你在看待當下很多事情,心態都會放開很多,包括做一個公司的時候,到底你考慮是公司長遠發展的利益,還是當下的利益,也會對做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個我覺得跟人的性格相關,到底他最在乎的是什麼?每個人的性格會驅使他做不同的選擇」,內向者或外向者、物質導向者或精神導向者、首重當下者或著眼未來者...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排序與優先看重的事物。改變性格並不容易,但在足夠的自我了解下,你將更懂如何善用自己長板,修避短板,在你選擇的道路上,充分發揮自己。
張璐指出第三個影響調適能力的是「實際的經歷」,儘管很多人早熟,很早就領悟到很多道理、擁有不錯的眼界,但未曾實際經歷,沒有經驗累積的過程,處理事情的反應終究與想像不同。鼓勵大家勇於嘗試,積累經驗,或有智慧的藉助別人力量,彌補自己的經驗不足,張璐表示在創投領域裡,整體平均年齡是46歲,不到30歲的她,才智終有極限,這也是為什麼她在合夥人選擇上,都是40到45歲,透過後天的作為調整和彌補。
有足夠Insight嗎?
在許多訪問中,常見到張璐提起Insight(洞察力)的重要,創業者是否具備Insight能力與特質,是她決定投資與否的重要評估點,涵括了對自己、趨勢、環境等不同面向的insight表現。根據韋伯字典,洞察力指能夠看穿事情的表象,掌握事情的本質,劍橋字典則定義洞察力是一種快速、清晰且深入理解複雜問題或情況的能力。
「創業是一種職業和人生的選擇,如果想創業,首先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對行業有較深的認識,有對的insight」,具備對的insight,才會有長遠的計畫,也才會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明白為什麼是你或你的團隊來做,這些是在創業前就要想清楚的,「如果一個團隊開始創業才發現對這個行業了解不深,那麼就證明他不適合開始做。」
「有些年輕創業者,其實沒有工業界的經驗,他會覺得好像突然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放飛自我,成為CEO,但那完全是兩碼子事,是不成熟的體現,像這樣的企業,我都會勸他回去好好想一想,如果沒有想清楚的話,可以緩兩年再說」,「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剛畢業、很有想法的,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很多時候學校提供的是一個象牙塔的環境,讓你形成理想主義,但是工業界會讓你打回現實。」這也是為什麼張璐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多半傾向已經業界工作多年後,才跳出來創業的人。
關於機遇
張璐讓我們看見了一位聰明又努力的榜樣,不過在她身上,我們還看見了機遇的重要,張璐也認同機遇的存在與影響,因著機會與貴人的支持,加速了她事業的成長,而入選《Forbes》「30 Under 30」的機緣,也是因為獲得矽谷多支一線基金創始投資人菲爾保羅(Phil Paul)的默默推薦,當初張璐根本不曉得這件事。
對於很多人來講,「機遇」一詞似乎帶點聽天由命的消極,我們向張璐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辨識機遇,以及是不是值得去抓住?
「有些時候妳很難去判斷每個選擇是好與不好的,因為很多東西是妳不可控的,但是我覺得如果在一個時間節點,發現到來的這個選擇,是能夠和妳長線的目標相吻合,對長線的目標有幫助,同時還可以讓妳有一個好的平台,去進行自我成長,並且進行自我貢獻,那可能就是一個好的機運。」
「人像海綿一樣,可能是在不停的往外汲水,也可能是在往裡面吸水。最好的平台是讓妳兩個事情都可以做,比較差的狀態是一個平台,妳一直不停的在往外釋放東西,就證明妳該離開這個平台了,證明沒有再學到新的東西。」「若一個平台上妳只能吸收東西的話,當然對妳個人是好的,但是如果妳不能給這個平台東西,這個平台可能很快就不要妳了。」
「所以如果要我形象的定義好的機會、際遇,就是說到這個平台上,妳發現自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收很多好的東西,自己又可以漸漸釋放一些好的資源,去跟這個平台形成良性的互動,那可能就是一個好的機運。」
「但最關鍵的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大的基調如果想得很清楚,就沒有什麼好的選擇、壞的選擇,或好的機遇、不好的機遇,都是不同的選擇而已,而這些不同的選擇,是基於是不是和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的目標相一致。」
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由此可見,機遇是一種滿足成長與貢獻的選擇,也是一種和實現人生目標有關的選擇,在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之前,在我們等待、尋找或已經準備抓住機遇的時候,張璐再次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
「你要自己準備好,大家經常說一句話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獨善其身的前提,就是不能夠在你覺得沒有大機會來的時候,就對自己沒有要求,市場上有很多機會,尤其在硅谷這樣充滿機會的地方,增加了你遇到大機會的機遇,包括你可能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到時代,但你真正可控制的部分是,你要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那麼當機遇來得時候,你才確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承接,甚至機會本來不願意找你的,後來就找你了。」
又或當你手握滿滿機會時,更要懂得取捨,「包括我們做投資也是一樣,投資市場有各種不一樣的機會,每個投資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所堅信的一個邏輯是——我要有自己的宏觀感,但也要有自己專注的領域,不能去跟風、跟熱點,因為世界上機會太多了,熱點一個接一個,如果總是去追別人的東西,結果會每個都追不到,不可能每一個機會都抓住,譬如這個時代有四個大機會,我只要抓住一個就夠了,而且如果有自己的專注和堅持,總會有個機會是屬於你的。」
Change the world and become rich
張璐很早就形成了清晰的自我意識,幫助她能隨時緊扣自己的內心,將成就卓越當成習慣,不斷追尋心中的渴望,然而,即便已經如此閃耀的她,看著長遠的未來目標,依舊感到自己非常的不足,而且每每看見硅谷許多更傑出的人,「會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真的太渺小、太弱小了,所以還是要努力。」
我們探問張璐最終想成就什麼,或認為自己人生想實現什麼樣的使命,她表示這問題或許大了點,也不容易在一時片刻中說明,但始終希望能夠充分盡到基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責任與角色,通過資本的協助,讓創業者們可以創造更大的商業及社會價值,實現如同許許多多的硅谷創業家們所追求的-「改變世界的同時變得富有,Change the world and become rich!」
*本專訪照片皆由張璐提供
*延伸閱讀:智慧玩具設計師蘇郁婷 改變全世界孩子的玩具體驗(30 Under 30台灣得主)
【相關連結】
Fusion Fund:http://www.newgencap.com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2008年7月,一場火燒車,讓年僅13歲的莊雅菁全身超過70%三度燒傷,搶救後奇蹟似保住一命,兩個月後終於清醒過來,但她發現這場意外不僅燒掉了她的面貌,讓她失去了雙腳與左手,更燒掉了她對未來的盼望。
2014年的芝加哥馬拉松,江孟芝沿著街道一路向前邁進,她過去的一切也隨之不斷後退:異鄉的寂寞、對自己的懷疑、沉重的百萬學貸、中風臥病在床的父親,以及困擾自己許久的憂鬱症,都成了背後遠去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