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從來就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不斷修正的動態過程。每一個「自己」,沒有對錯,只有最適合。自己與自己分手,自己又與自己相遇。不時更易的風景裡,妳看到了樹林,也遇見了荒原。

我們是怎樣一個人,是由點點滴滴的言行累積堆疊而成,不論是自己或他人,都是透過我們的言行表現,來推論我們是怎樣一個人,其中又以行為比言語來得重要,言語可以遮掩潤飾,但行為難以隱藏真實的自己。

不管妳依照什麼樣的定義,或用什麼樣的方式開始愛自己,妳會發現愛自己其實是一種深層自我解析的過程,不斷的澄清、探索「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逐漸「成為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