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時要用母乳?混和?還是配方奶?/ 和平國際
作者簡介-竹內正人/監修
婦產科醫師、醫學博士。自日本醫科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羅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念周產期生物學、日本醫科大學研究所念婦產科學、免疫學。1994〜2005年曾任職於葛飾紅十字產科醫院,並致力於周產期醫學。曾以JICA(國際協力機構)母嬰保健專家身分,參與世界各地的母嬰醫療。2006年起,就任於東峯婦科診所副院長。除了婦產科相關業務外,也持續在東京都立東部療育中心,提供重症身心障礙兒童(者)療育諮詢服務。2010年起,就任北海道知床羅臼町再生醫學顧問。
擔任女性健康網站「Luna Luna」的總監修,著有海龍社《マイマタニティーダイアリー》、主婦之友《最新版全彩圖解懷孕・生產・育兒大百科(この1冊であん しん はじめての妊娠・出産事典)》等書。
官網-Accept & Start:www.takeuchimasato.com
譯者簡介-陳雯凱
淡江日文系畢,在學期間於日本留學一年,現為日文譯者。熱愛日本文化,一路從熱情西文系栽進含蓄日文坑。喜歡搭建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樑,享受在翻譯文字中探索新世界。譯有《失落文明大百科:解開世界100個古文明謎團》。
連絡方式:wendychen0611@gmail.com
![]() ![]() |

我們常在創傷中迷失自己,否定自己,讓自己完全變了樣。我們常誤以為不會好,於是就放著讓它痛,對自己的傷視而不見。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加一點探索的勇氣,傷口是有可能癒合的。

「做自己」,從來就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不斷修正的動態過程。每一個「自己」,沒有對錯,只有最適合。自己與自己分手,自己又與自己相遇。不時更易的風景裡,妳看到了樹林,也遇見了荒原。

我們是怎樣一個人,是由點點滴滴的言行累積堆疊而成,不論是自己或他人,都是透過我們的言行表現,來推論我們是怎樣一個人,其中又以行為比言語來得重要,言語可以遮掩潤飾,但行為難以隱藏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