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作,大不同/ 思華
我這個人,有個怪癖--極度厭惡食物變醜。
所謂的變醜,包括打包的便當有湯汁流出來、餅干被壓碎、麵包擠到變形等等,總之就是失去它原本該有的完整模樣。每回看到醜化的食物,我就會莫名地焦躁不安,嚴重的時候,曾因此將食物直接扔掉不吃。
近來最常發生在我生活中的,便是我從住處附近的超商外帶一杯咖啡到辦公室,歷經摩托車一路顛簸,褐色的汁液外溢,將袋子和紙杯沾得看起來髒髒的,儘管明知杯裡的咖啡不受影響,我的情緒硬是浮躁起來。
某天早上,同樣的狀況再度發生,我氣得想把咖啡給扔掉,但荷包君提醒我,好歹這也是你用辛苦賺來的錢買的,何必跟它過不去?
但,我的焦慮怎麼辦?
於是我火速衝進辦公室,從抽屜抓出馬克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咖啡盡數倒入,然後將被「玷污」的紙杯丟進垃圾桶。拋開那只紙杯時,我已感覺放鬆許多;再回來坐在桌前,望著馬克杯裡熱煙氤氳的咖啡,心情一陣舒爽,方才洶洶的焦慮恍如隔世般遙遠與不可思議。
啜著咖啡,我開始思考,方才的我究竟做了什麼?
我做了一件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事,那隻在我體內不停鑽動作祟的焦慮蟲,居然因此安分下來。
其實,有時候我們會一直受困於某個情境,往往係因為太過習慣,固著於特定的「刺激-反應」模式,例如我看到沾得髒髒的紙杯(刺激),焦躁的情緒立時被引發出來(反應),跟著不想喝那杯咖啡(反應)。
想打破一成不變的循環,不妨試試「做一些不同的事」,是這個小小的經驗讓我學會的事。
也許是平常不會做的事、也可能單純是異於平常的反應,只要有些許不同,已固定的循環就會產生裂隙,蘊釀出改變的契機。
當前的我,雖然還無法做到面對相同情境時絲毫不受影響,但至少所採取的行動讓我能與這樣的自己共存,能與被不經意破壞的食物和平相處。圖中的咖啡,就發生在寫下這篇文章的幾天前,這回,焦慮蟲還是囂張地先發動攻擊,我嘗試鎮定地把咖啡放在桌上,走到辦公室的防潮箱拿出相機、為它拍張寫真、將相片上傳、相機歸位,最後再把咖啡倒入乾淨的馬克杯。
嘿!顯然我對「髒杯子」的耐受度變高了,對焦慮蟲的容忍能支撐比以往還要長的時間。在丟棄這回的紙杯途中,我陡然察覺這點,充分體會到發現新自我的興奮與喜悅!
多棒!我沒有浪費任何食物,也未曾讓情緒無限延伸下去。
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做一些不同的事,帶來不同的視野,創造不同的開端。
人自身的無限潛能多有趣!
當媽之後,時間被切割成零碎。想要照顧寶寶,也不願放棄事業,那是自我實現,或為薪資以換取日庶所需不得停止勞動;於是在洗滌、晾曬、哄抱、餵食之間,我們騰出雙手,嘗試空出腦袋的一方一隅,
上一篇我們討論到這四個受訪者,包含中六學生阿Bee、半工半讀的吳同學、教院學生彬哥、測量師莫紹文,這篇進一步探討他們為什麼要出來佔中?又如何看待罷課、普選、身分認同、運動走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