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怎樣一個人,是由點點滴滴的言行累積堆疊而成,不論是自己或他人,都是透過我們的言行表現,來推論我們是怎樣一個人,其中又以行為比言語來得重要,言語可以遮掩潤飾,但行為難以隱藏真實的自己。

但如果客廳地板遭到物品占據,我們就無法想像客廳的整體印象,逛街時看到可愛的雜貨,也不會考慮適不適合,只憑「可愛」,就決定「買回家」。這樣沒有辦法減少浪費。

當媽之後,時間被切割成零碎。想要照顧寶寶,也不願放棄事業,那是自我實現,或為薪資以換取日庶所需不得停止勞動;於是在洗滌、晾曬、哄抱、餵食之間,我們騰出雙手,嘗試空出腦袋的一方一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