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媽媽的故事/ Klang
點開Youtube,在影片播放前總會有廣告,而以下兩個廣告是近期眾多廣告中,強迫性觀賞5秒之後,不會想略過,而且看完可能會哭的兩個。
一個是OLAY,一個是凡士林。
先講OLAY。OLAY廣告故事對焦的是嚴格/高標媽媽與即將出嫁的女兒,廣告找了三個女孩,而她們各自的媽媽除了女孩口中敘述的「嚴格、愛念人和臭臉」之外,被問及完美妻子的標準時,待嫁的女孩們都習慣性自我貶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是完美妻子;一方面,面對生命重要人物母親經常性的批評,女孩們會有這樣習慣的反應不難理解,倒是另一方面──女孩都覺得自己和媽媽不像,廣告在來回問答的過程中,讓觀眾看到,其實女孩們潛在心理是想符合媽媽的高標準,想要求完美(她們自我要求的50分在一般人眼中絕不只如此),廣告的故事流線順暢,看完被觸動的可能不低,畢竟媽媽求好心切,這樣的情境,可能很多人都感受過。
故事講到這裡結束,OLAY的logo出現,影片也結束,從消費者的觀點,有點不太好串連這個故事和產品間的關係(因為妳<皮膚>的好,我<們歐蕾>會更好?),一瞬間好像搭不起來。
直到另一支廣告的衝擊,才似乎把OLAY的廣告也理出頭緒。首先,不論OLAY還是凡士林,兩者皆屬護膚/滋潤品,這樣的產品特性和故事核心說的媽媽,是有相當程度聯想空間。在凡士林的故事裡,更是清晰。
凡士林故事線更簡單,一對母女,從女孩小拍到大、拍到結婚、拍到生小孩,對就這樣,足以讓觀眾哭到淅瀝嘩啦。
就消費者角度去想,一罐凡士林可能女孩小時擦女孩、女孩大時當護手霜、女孩生小孩時擦產後娠紋、女孩老時幫老去的媽媽擦……療癒的力量是凡士林,也是媽媽,觀點的連結程度,成立順暢。
用明確聲明來幫文章準備作結,以上文字,絕非替兩家廣告;而是透過兩家拍攝的廣告故事,看見行銷宣傳,如何採用女性形象或議題來設立觀點。
很動人,因為我們都有媽(也可能成為媽),而媽媽的重要性、影響性或對我們生命產生的照護療育力量,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輕易取代
所以我想,說來說去的結論是:媽媽很偉大,同意嗎?
![]() ![]() |

從前,妳認為愛是一種「犧牲」,那是妳的優點,是每當妳很愛一個人,就會以他為主,從各個角度去對他好;那也是妳的缺點,尤其是當妳遇到一個只是因為喜歡享受別人對他的好,就用「愛」的名義把妳留在身邊的人。

今天這邊將與各位分享有關各國品牌蘿莉塔洋裝的綜合評比。承蒙各位所知,自從台灣紡織廠大量出走後,台灣幾乎沒有織品時尚產業可言,這種情況雪上加霜的是,天啊!台灣人有時真的太過簡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