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好奇心女孩/ 思華
【首頁圖/2010年7月9日攝於台南安平】
《97歲的好奇心女孩》,是我前些時日在書店裡買來的書。
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封面上那句「如果沒有夢想,人生就結束了。」
曾經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很沒用,世界各處充斥著勇敢追夢創業的故事,又或是成功紅透半邊天的創作者,而這些人的年紀全都比我小很多,想當然爾,標題一定是寫「才XX歲就成功」之類的,愈看愈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出息,搞了半天好像還在原地打轉都沒什麼進展。
也因此,心裡總有股「趕快、趕快……」的聲音冒出來,覺得很想快點做出成績,快點成名、快點讓作品名揚四海之類的,彷彿如果沒有在幾歲之前做到這些,我的人生就完了。
可是,是誰規定一定要在何時完成夢想才行呢?
漸漸地,我發現人生沒有一定要怎麼走才可以。沒有一定要在幾歲前做到什麼才行、沒有一定要在幾歲前學到什麼才行、沒有一定要在多年輕的時候闖出一片天下才行……其實不是非得在幾歲前完成夢想才行,「才OO歲就實現夢想(甚至年收XX萬)」,只是聽起來感覺很厲害、很好聽,是被媒體塑造出來的漂亮外表,幾近虛榮的價值觀,弄得好像「如果不是在很年輕時實現夢想,就沒什麼了不起。」
尤其在媒體與當今社會價值觀的催化之下,暴露於其中的我們難免於無形中認同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它要完成的任務,如果沒有完成就無法進到下一階段,更糟的是,很可能會被視為失敗者。
不管是交朋友、工作、婚姻都一樣。
我想起身邊曾有朋友覺得她一定要在大學或研究所找到對象,否則就會嫁不出去;也有學生說他覺得自己已經二十歲了卻還沒能成名與闖出一番事業,很失敗。這些狀況皆有個共通點,就是認為人生如果不在幾歲以前達成某個目標,就完了。
事實是,「若不在幾歲前完成什麼事,就再也沒有機會」的念頭雖然可能成為前進的動力,卻有更大的機率成為阻礙。《97歲的好奇心女孩》說得極好:「不論學習什麼或從事什麼工作,都與年齡無關。如果老是想著,我都幾歲了,那就完蛋了。」
《深夜食堂》的作者安倍夜郎在四十一歲時才獲得「小學館新人漫畫大賞」,成為專職漫畫家,在這之前,他都是在電視廣告公司工作(Cheers, 142期,第164頁)。
建築大師伊東豊雄沉潛二十年,於六十歲時才得到機會,完成「仙台媒體中心」,方奠定他的大師地位,不斷拿下多個海內外大獎及橫跨亞歐美三大洲的設計案(Cheers,153期,第39頁)。此外,伊東豊雄在雜誌裡也說了:「成名不必趁早。」實現夢想,並不是在趕火車,能沉浸在過程中,每天做著與這個夢想有關的事,似乎也是一種幸福。
與其不斷擔心自己能否在幾歲之前完成什麼目標,倒不如全神貫注地去努力,並去享受為夢想努力的過程與那種全身熱血沸騰的快感,而不是讓焦慮分散注意力或挫敗自己,反而減慢了前進的速度。
在努力的過程中,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認真」,認真對待生活中的一切,認真處理所遇到的挑戰,並認真學習任何「不知道」、「不清楚」的事,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現下所學習到的事物會在未來的何時派上用場。
正如書中作者的親身體驗,她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用到的裁縫能力,卻在生活困窘時為她帶來一線生機,甚至成為經濟來源。然而這也幸虧她當初在裁縫學校裡有用心學習,並未因為認定用不到而棄如敝屣。
「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練習的時候就要盡力練習。」
「凡是學過的東西,日後一定都可以派上用場的。就算不是直接發揮助力,也會間接地提供幫助。」
作者的這兩句話,我都特地抄在筆記本上提醒自己。以我自身經驗來說,若不是學生時代有將英文學好,也很難在念研究所時靠翻譯英文小說來打工賺錢,更別提現在能順利地閱讀原文書,吸取更多第一手資訊(畢竟不是所有英文書都有中文版),且偶而還能翻譯期刊文獻賺賺外快。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在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是我活了九十七年以來得到的切身感受。」
書中的好奇女孩用將近一世紀的光陰體悟到這個道理,感謝她的分享點醒了我,我期許自己謹記在心,以接納任何可能性的心情歡迎所有來到我生命中的人事物,不急、不徐,用認真與珍惜每個當下的態度過生活。
※書籍資料※
97歲的好奇心女孩
作者:笹本恆子
出版社:大田
ISBN:9789861792873
心悅人文空間創辦人之一,從事戲劇工作、曾和曾寶儀合作並深受兩岸三地企業界和演藝圈推崇的Asha,參與過公視心靈紀錄片「漂泊」、著有《星宇》、《小奇的奇幻之旅》、《愛是唯一的吸引力法則》等書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用來形容這十年的轉變,真的再貼切不過了。2016年,我認識了不同的新朋友,也認識了一位重要他人,為2017年打開了充實溫暖也更內省的一年...
我們常在創傷中迷失自己,否定自己,讓自己完全變了樣。我們常誤以為不會好,於是就放著讓它痛,對自己的傷視而不見。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加一點探索的勇氣,傷口是有可能癒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