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想的本質,你是否壓抑了自己?/ Sandra
十六歲時,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旅遊文章,意外發現了一個論壇---背包客棧。
裡面討論著要怎麼搭飛機、整行李、還有國外遇到的有趣的可怕的事,裡面每一個人都像小說家,獨自闖蕩一場場冒險,對比當時枯燥的高中生活、每天沒有意義的讀書,那些故事真的太有趣。我內心說有多震撼,多渴慕當下就可以成為那樣的自己,不管他人拿著護照和錢就闖出去,冒險性格使然,我是那種走在異地就算迷路也絲毫不會緊張的人,我知道如果可以,我是真的敢。
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十六歲的我,沒有本錢也無法說服父母讓我去做這件事,卻絲毫沒有忘記過自己的想望,那時候告訴自己,有一天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到世界各地去闖一闖。
時間拉到五年後的現在,我二十一歲,即將升大四的暑假,才剛結束第一次獨自一人到異地旅行。籌措旅費的過程很坎坷與難熬,我們每一個大學生,有太多徬徨,在實習就業打工社團人際當中跌跌撞撞,我們尋找自我定位的同時,也在過濾每一雙看我們的眼睛,忍受每一場價值觀的投射;學習取捨的同時慢慢建立自己的定義。
於是乎若你問我,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旅行到底重不重要?一個只有花錢、對就業與未來毫無幫助的事情重不重要?

▲走向登機門的剎那,你真的會為自己的決定拍手叫好。
我無法說旅行到底重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對我來說,它已經變成我認真工作和存錢的動力了。要判斷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和回饋合不合乎經濟效益時,我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不做會不會後悔?如果還找不出答案,至少要問自己會不會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著它、惦記著它。獨自旅行是我在工作和生活壓力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時,還會想著熬下去撐久一點,無論如何都要存錢去達到的事。如果是這樣的程度,就不要去管能夠有多少回饋了吧!先踏出那一步就是了。
踏出那一步,也許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看著窗外景色無邊無際,好像很多煩惱事都一瞬間被拋開了。
![]() ![]() |

當媽之後,時間被切割成零碎。想要照顧寶寶,也不願放棄事業,那是自我實現,或為薪資以換取日庶所需不得停止勞動;於是在洗滌、晾曬、哄抱、餵食之間,我們騰出雙手,嘗試空出腦袋的一方一隅,

認識了Q.AMAZE 格爾美思的創辦人Demi,JC 才知道原來不是只有大數據能夠協助經營,像我這種獨立攝影工作者,也可以運用小數據的專業,來協助釐清工作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面臨如此的兩難困境:若要當個最盡責的母親,妳得成為最完美的自己。然而,太常去做完美的母親,會讓妳人格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感到自己多餘並且被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