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開在荒地:陳婉馨的心靈覺醒與品牌誕生/ Claudia Lin
海風裡的鹽味:陳婉馨的返鄉與創生之路
在花蓮的工作旅程中,我遇見了一個特別的靈魂—陳婉馨。她的故事像是一股海風,帶著鹹味與溫度,吹進人心靈深處。這篇報導,不只是書寫一段返鄉的歷程,而是希望透過婉馨的選擇與堅持,讓更多「正在回家、想回家、或忘了回家的人」重新思考與土地的連結。
呼喚:不是計畫,而是心的回聲
「回家,不是計畫好的,更像是一種呼喚。」婉馨說。
在城市裡打拼多年,快速的節奏積累了思念。她忽然意識到,自己不想只當過客—她想留下痕跡,做一些能與土地相連的事,而不是讓家鄉僅停留在記憶裡。
記憶中的崇德,是大海與青山守護的小部落,老人們閒坐屋前,談笑自在。多年後返鄉,她看見遊客增多、資訊快速流動,變與不變交織著感慨。她深知:若沒有人守護,這片土地的故事終將被時代的洪流帶走。
勇氣:從浪漫想像到責任實踐
「回來,其實既衝動又深思。」她笑著回憶。
起初,她以為可以邊看山海邊工作,但現實遠比想像複雜。部落的人情網絡與城市不同,新的想法既有人支持,也有人觀望。她學會「先聽、再行動」,尊重耆老,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疫情期間,她甚至面臨收入中斷的焦慮,卻也因此迎來轉機—承接花蓮文化局的「崇德遺址教育推廣計劃」。她把艱澀的考古議題轉化成人人都能理解的故事,讓孩子與旅人都能在體驗中,重新愛上土地的歷史。
定位:從策展人到「說書人」
「不只是策展人,而是一個說書人。」婉馨的語氣柔中帶堅。
她用創意和實踐,把文化轉化為生活裡的感官體驗。她希望「達吉利」這個空間,不只是建築,而是靈魂可以安放的所在;不只是據點,而是年輕人敢於回家、敢於逐夢的起點。
心的功課:女性的溫柔堅毅
返鄉路上,孤獨是必修課。理念還未被理解時,她曾感到受傷,但花蓮的山與海給了她療癒。
「女性的力量,不是複製男性的模式,而是找到柔軟與堅定的平衡。」婉馨相信,文化與創生,本質上就是一件溫暖的事。她學會放下完美,允許彈性,也懂得透過旅行讓自己抽離再充電。
對她來說,成功不是頭銜,而是看見孩子因體驗課而愛上部落文化,是聽見長輩因年輕一代的努力而感到驕傲。這些瞬間,比任何名片上的稱謂更珍貴。
海風的鹽味:未來願景
「婉馨她像海風裡的鹽味,帶點溫柔的鹹,也帶著力量,提醒人們:生命要有滋味,也要有韌性。」
她給返鄉者的叮嚀是:「別因逃避才回來,要因為想創造價值。這條路雖難,但值得。」
她給女性創業者的祝福則是:「我們的力量來自共感與韌性,這會成為推動夢想的能量。」
未來,她希望「達吉利」不只是空間,而是一個平台,讓更多人敢夢、敢行動,讓崇德的故事持續流傳,不只是千年的記憶,更是未來的養分。
後記
在書寫婉馨的故事時,我總想起海風。它溫柔卻不容忽視,帶著鹽的韌性,也帶著療癒的力量。願這段旅程,能成為更多女性創業者、返鄉青年與公益工作者的啟發—因為,每一次回家,都是為了讓世界更完整。
達吉利FB : https://www.facebook.com/alangtekijig/?locale=zh_TW
![]() ![]() |

我真的恨死了傳統的Confucianism,讓我的少年生活,活得非、常、不、快、樂。從爸媽私自拆我的信、問東問西的過年,我只能說我覺得「長輩非常沒有禮貌」,恨透了不能我行我素的「中庸之道」。

和幸兒的相遇故事緣於木頭的香氣,我們不記得具體聊的東西,心靈嗅覺在記憶庫中印下的木質香氣引領我們數年後的再次相遇!香緹對於幸兒用心熱情的特質記憶深刻,尤其欽佩讚賞幸兒用心服務的堅持和馬拉松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