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spire-Your Life, You Decide !
She Aspire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專訪
SheAspire女性人物專訪

打開親子溝通力 嚴彩環/ SheAspire編輯部

        親子溝通,不是一蹴可幾,孩子與父母之間,都需要更多的學習、掌握知識與方法,並透過不斷練習,養成習慣,再藉由習慣,讓親子間溝通不再有障礙。
         現任正向力訓練機構執行長嚴彩環,過去曾擔任台北市親子教育協會理事長,曾在電台廣播節目、民視家庭大師親職專欄分享親子輔導與教養經驗的她,多年來專注於情緒力、溝通力訓練,以及親子關係輔導工作,很多企業主或主管為了改善親子關係,排隊預約單獨的輔導時間。同時,她也是一位對兩個兒子感到驕傲的成功媽媽。

親子溝通的三大障礙
一、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力。
        父母出自於關心與為孩子好,總是會要求孩子去做些什麼,剝奪了孩子選擇機會與承擔的能力,「孩子沒辦法做自己、無法做選擇,是我看到所有比較多問題開始的地方。譬如父母覺得天氣冷,孩子應該加外套,這是父母的感覺,可是孩子覺得不會冷啊,譬如你應該早睡、你應該要早起、你應該要寫功課,這個『你應該』,完全否定這個孩子可以做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之後,呈現出來的就是無能力的狀態。」

二、孩子沒有犯錯的空間
      「我們都說家是避風港,可是碰到現實,孩子犯錯回來,家比外面的風暴更強」,孩子犯了錯,通常我們會急著教訓孩子或趕緊插手,我們捨不得讓孩子有犯錯的機會,不僅親子間容易產生溝通阻礙,孩子會為了掩飾過錯或避免犯錯,而衍生出逃避責任或退縮、說謊的習性,她說:「孩子有做錯事的權利,他在整個學習,除非立即影響到安全,他有權利去選擇他怎麼做,做得可能有對有錯,從對的裡頭產生更大的自信,從錯的裡頭自己意識到教訓,我覺得這是溝通裡面很重要的一環。」

三、孩子沒有溝通的意願
      「不願意開口就是一個溝通的問題」,而造成這樣的局面,和父母給孩子先入為主的印象有很大關係。「孩子可能在父母親還沒開口,就知道父母親下一個動作要做什麼,或要說什麼了」,同時「父母的『我執』、『我覺得』是讓孩子覺得父母親觀念是固著的,是沒辦法改進的,造成孩子根本也不願意跟父母開口」,親子間彼此的預設立場,往往也是溝通障礙的主要來源。
        其實「人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改變,不管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一直用過去的模式看現在的彼此,彼此的傷害,都是因為我愛你才講你,可是也是因為那個我講你,無法讓彼此感受到那個愛。」




改善親子溝通的工具
 
      影響溝通的因素很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處理,她根據自己的輔導與親子相處的經驗,分享了幾個有效改善溝通的工具。
一、善用問句
        把句子改為問句,「譬如說,現在天氣冷了,你願意再加一件衣服嗎?為什麼天氣是那麼冷,媽媽是穿外套,而你是穿短袖呢?從一個問句開始,去瞭解孩子到底為什麼當下選擇那麼做,從那個我要去瞭解你的角度開始,那個溝通就開始改善了,想瞭解你就是開啟溝通那個門。用問句開始,展現的就是一個關懷而不是一個命令,每一個人其實只要在一個被關懷的感覺之下,那個心是柔軟的,當心是柔軟,回話就溫和,當彼此講話是溫和,就有親近的感覺,我想表達,同時我也想聽,就會產生更多的共識與瞭解,做錯事,先問她,而不是先罵。」

二、尊重與支持
        教別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難,她說:「因為那個刺激反應是比較大的,而且彼此是一再地刺激」,但是「我會放很多的尊重,他是他,我是我,我會讓他自己做選擇與決定」。那年她大兒子進了師大附中,發現「怎麼頭髮越留越長,我很難接受也覺得不喜歡,尤其是前面那個長長的蓋到眼睛,看不慣」一時間她對兒子生氣地說:「難怪人家說讀師大附中會變這樣,後悔讓你讀師大附中」,沒想到兒子反而義正言辭地說:「真是古板的觀念,我自己留頭髮,跟師大附中有什麼關係?」,兒子的回應讓她覺得很有道理,「這是他的選擇,跟學校是兩回事」,從此她也沒再管兒子的頭髮了。
        小兒子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在學校學她變魔術,要表演把硬幣變不見給同學看,結果一群同學圍過來,他一緊張忘了怎麼變,就把一元硬幣從嘴巴吞了進去,「當時送國泰醫院都沒有找到,醫生只好說看大便有沒有大出來。後來我就鋪了一張報紙,拿免洗筷在糞便裡面找硬幣。兒子看到我蹲在那邊攪糞便,就流著眼淚跪下來跟我道歉」,有些父母此刻會用負面情緒說「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吞」之類的回應,但她選擇說:「你是我兒子,為你做什麼我都心甘情願 」,「和自己孩子相處,我始終選擇相挺、包容而盡量不是責備。」

三、讓孩子知道家裡的真實情況
        不當的尊重、包容或極力滿足孩子的需求,可能發展成溺愛與縱容,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父母甚至會有「為什麼我對孩子那麼好,可是孩子卻不接受」的想法。那麼這條界線如何拿捏呢?她說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大人必須要告訴孩子父母的現況。我的經濟狀況是好的,我的經濟狀況是困難的,如果孩子可以去瞭解父母的經濟狀況,他會因為瞭解,就不會獅子大開口,甚至他會用自己的貢獻來去獲得」,「父母沒有溝通,孩子沒有資訊,該讓他瞭解你的能力,王永慶的小孩可以有什麼,什麼人的小孩可以有什麼,都是因為他的父母親努力而得來的,那我今天我當你的父母,也許我也努力了,可是我就沒有存留那麼多,不是我不給你,這個家的生存,你有責任,我也有責任,大家都在奮鬥的時候,我能給你的就是這一些,我想他瞭解之後,他會參與一起努力。」

四、讓孩子學會付出
        經營一個家,不單單只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他們付出的重要性。「一個從小學會貢獻的孩子,在未來相對是比較孝順、愛家與對社會有貢獻的,那如何拉出孩子的意願,讓他願意為家裡付出呢?就必須告訴他為什麼要對這個家貢獻的原因,讓孩子看到一個機制, 從很小的貢獻開始,譬如把棉被做好、幫爸爸到一杯水、幫忙掃到、倒垃圾、整理自己房間」,藉由這樣的方式,慢慢培養孩子對家的一體感與責任感。

五、用對方的角度思考
        面對問題的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仰賴著自己的人生閱歷與知識,把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但這種做法無法獲得長期有效的改變,甚至可能會陷入僵局,引發與孩子間無謂的爭執和糾紛。「每一個人從眼睛張開就在做自我溝通,踩出去就是和家人、學校、整個環境溝通,我怎樣先用對方角度思考與溝通,就會讓溝通更順利」,懂得站在孩子角度說話,可以讓孩子真的感受到身為父母的愛,也更能夠把父母的話聽進去。




孩子如何向上管理?
 
      親子溝通並不是單向的,孩子也可以反過來改善和父母之間的溝通。「一個人如果能夠把事情做對,讓事情正確,孩子就可以向上管理父母」,「我常常覺得兒子是管我的人。譬如說我大兒子在美國唸書,暑假回來我公司打工,一起跟我開早會,當時我有一個言辭是比較嚴肅的,我問我同事說:『為什麼這件事,你沒有做好』,兒子馬上舉手說:『這位老板,員工事情沒有做好,基本上是老板的問題』,事後回家路上我就問他為什麼當著大家面這樣講,他說:「因為妳的命令不清楚,而且一個老板就是要能接受人家當面說,如果我是你兒子,我都沒說的話,我想沒有一個員工敢在你面前說」。她覺得有道理,就接受了兒子的意見。她說:「只要是做對的事,無論是什麼樣的角色、職位,都可以向上、向下管理,差別只在於說話的口氣、態度與角度。」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意願與想法,我們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做決定,嚴彩環提醒父母要學習放手,尊重孩子,適時的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她轉述一個知名作者L.羅恩賀伯特的名言:「一個人如果可以有自己選擇的權力,有自決力,他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孩子能自主做選擇的時候,就是學會為自己人生責任的開始。

【One For One-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最新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教育
子宮內膜癌基因檢測推動者 酷氏基因林淑娟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人物週刊: 專訪   速寫  
She Aspire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最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