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後,我反過來了解傳統價值/ Sandra
我一直在這中西方兩種思維裡游移,常常ponder要選擇哪條路去展現自己,就像在港澳這個中西交替的街景城市,也擁有自己的獨特味道。
小時候是傳統家庭觀念或者我們所說的儒家思想,「曖曖內含光」、「滿瓶水不響,半瓶水響叮噹」所以你要對自己所知道的、所讀過的保持沉默,「小孩子有耳無嘴」這是我媽對我的耳提面命,其實在傳統聚餐下的gossip,從姑姑舅舅伯伯叔叔的小孩成績和他們的工作事業薪水夫妻關係都可以高談闊論一番,好,我能理解這是我們的「家庭聚餐文化」。
我真的恨死了傳統的Confucianism,讓我的少年生活,活得非、常、不、快、樂。從爸媽私自拆我的信、問東問西的過年,我只能說我覺得「長輩非常沒有禮貌」,恨透了不能我行我素的「中庸之道」,而吵架與爭端就這樣開始,generation gap對話永遠都這樣展演,「你現在可以讀書是誰供你的?」「拆一封信有值得你這麼生氣嗎?」「小孩子有什麼隱私可言!」「你想要民主的話你去住別人家裡算了!」
但是自從我大學念了外文系後,發現系上大家都很會展現自己,觀察越會展現自我的人,大部分人是出國過的,到西方去遊學或旅遊,「該說就說勇於表達」的率直個性讓我十分羨慕,因為我總是在說一句話前思索再三,太害怕去說,避免衝突是家庭給我的教育,像枷鎖一樣,要改掉那樣子的個性,真的好難好難。這樣的個性也不適合在這個社會與團體中生存,因為不說就代表不溝通,不溝通只會讓問題蔓延再蔓延。
大學這幾年,我很努力地改,也嘗試跟家人溝通換來更好的相處模式。來到香港之後,同是交換生的瑞典人Jenny問我,「為什麼香港人在提起自己時,總要講自己不好的部分?」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好像可以舉很多例子,像是我們新年遇到親戚長輩也都會講自己的小孩不好的部分「他考第一名啦,但他體育很快不及格」,但是背地裡的文化思維是「比較」,是要別人反過來告訴我們,「沒有啦!其實你的小孩比較厲害。」互相稱讚,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潛規則。
我總是在這兩種文化思維中拉扯、再拉扯,要去對別人解釋,更難。但我們不應該把「講自己不好的部分」視為「沒有自信」,這是我最常遇到的問題,有時候是很習慣的這麼說、這麼回答,我常講,「我的英文不好,但我試著解釋我們的文化」,外國人會直接回我一句,「You should be confident.」我越來越了解,這世界是歐美文化的渲染和主宰,come on我很想說,我不是沒有自信,我只是被要求「含蓄」和「得體」。這種「得體」思維讓我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展現自己,尤其在長輩飯桌上,因為講錯了就要被嚴厲斥責,那我索性沉默不講話,但當自己越來越大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長輩很需要我們這些小孩,為飯桌上帶來歡笑。
當然許多歐美人不懂我們的文化是「幾乎完全的不懂」,他們看見「龍」和「旗袍」會想到「Chinese」,去年我在教韓國學生國文時無法解釋傳統的「貶謫文化」,他們沒看過任何電影和影集,不像我們有歐美文化的渲染,有時候我感受到這個文化的強勢,有時連我都很不屑那些不尊重「個人」亞洲文化。
但真正出去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越來越能接受,「那些想法跟我不一樣的人」。我的朋友告訴我,「你必須理解,就是有人想法是那樣。」不管是不是我很討厭的想法,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相處考驗了我們如何接受和包容他人的文化智商,讓我們不但進而去了解別人之外,又反過來了解我們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是這樣依循著自己的習慣和傳統價值,生長過來的。
那我們真正該做的,不是改掉他們的思維、不是讓他們跟我們一樣,是要讓他們也理解、尊重我們,從自己做起。
JC.CHOW 專欄 | 閱讀2017 , 為翻開2018作準備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用來形容這十年的轉變,真的再貼切不過了。2016年,我認識了不同的新朋友,也認識了一位重要他人,為2017年打開了充實溫暖也更內省的一年...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用來形容這十年的轉變,真的再貼切不過了。2016年,我認識了不同的新朋友,也認識了一位重要他人,為2017年打開了充實溫暖也更內省的一年...
【News】全民抗低薪 勵馨物資集愛護新北
勵馨基金會於三八婦女節在三重落成「新北愛馨物資中心」並舉辦成立記者會,現場邀請多位貴賓及友好慈善團體皆蒞臨現場,為受暴婦幼加油打氣,共挺勵馨成立新北愛馨物資中心,服務大台北地區弱勢民眾!
勵馨基金會於三八婦女節在三重落成「新北愛馨物資中心」並舉辦成立記者會,現場邀請多位貴賓及友好慈善團體皆蒞臨現場,為受暴婦幼加油打氣,共挺勵馨成立新北愛馨物資中心,服務大台北地區弱勢民眾!
↑